
北京时间 9 月 3 日,威廉姆斯家族正式宣布退出车队运营,而在不久前车队股权也已经转手给了美国的 Dorilton 资本公司。虽然威廉姆斯车队的名字可能在短时间内仍然会出现在车迷朋友们的视野里,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威廉姆斯的血统已不复存在。
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时间的长河,来回顾一下这一支由弗兰克-威廉姆斯爵士在 1977 年创建的传奇车队。
一腔热血追逐速度 资金不足建队艰难

1977 年,弗兰克-威廉姆斯爵士和帕特里克-海德爵士成立了威廉姆斯车队。建队首年并没有资金建造自己的赛车,所以选择了购买 March 761 赛车参赛,成绩平平。不过,威廉姆斯爵士随后获得了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投资商支持与资金,并且凭借着不到 20 个人的团队快马加鞭打造出了 FW06 赛车以参加 1978 赛季。

这台赛车为什么叫 FW06 而不是 FW 或者 FW01 呢?那是因为弗拉克-威廉姆斯在 1969 年曾成立了弗拉克-威廉姆斯赛车车队参加 F1 比赛,可惜资金方面的问题导致成绩一直很糟糕,也让车队在 1976 年被加拿大石油大亨沃尔特-沃尔夫收购,而弗兰克-威廉姆斯也在 1976 赛季结束后被扫地出门,车队随即也改名为沃尔夫车队,并在 1977 年揭幕战南非大奖赛就获得了分站胜利。

这对弗兰克-威廉姆斯的打击其实不小,“自己的车队”明明夺冠了,但却和他没有关系了。不过,仍然热爱赛车一腔热血的他找到了比利时啤酒公司 Belle Vue 做赞助,要求只是让比利时车手 Patrick Neve 驾驶赛车。威廉姆斯爵士随即招兵买马,而工程师帕特里克-海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在 1978 年设计的第一台威廉姆斯赛车 FW06 非常成功,澳大利亚车手阿兰-琼斯作为队内唯一车手,在美国大奖赛上收获了亚军的好成绩,这也是威廉姆斯车队的第一个领奖台。
地面效应成为转机 车队开启了新篇章

1979 年的开端对于威廉姆斯来说并不顺利,两位车手阿兰-琼斯和克雷-雷加佐尼在赛季的前七场比赛中总共退赛八次,而转折点出现在了主场英国大奖赛之前。威廉姆斯聘请的空气动力学工程师弗兰克-德尔尼研发出了气动裙设计以产生地面效应。引擎上方的整流罩让气流能非常顺滑地流向后方,而风洞测试显示这会让赛车性能出现大幅度提升。

英国大奖赛上,轻松夺得杆位的阿兰-琼斯很快领跑,但他随后遇到引擎故障被迫退赛。队友雷加佐尼最终以超过 25 秒的领先优势率先过线,在为威廉姆斯车队获得第一个分站冠军的同时,也开启了威廉姆斯车队的新篇章。阿兰-琼斯在前九场比赛七场退赛,但却赢下了最后六场比赛中的四场,一举跻身车手积分榜第三。而威廉姆斯车队也仅次于法拉利,获得年度亚军。

弗兰克-威廉姆斯对 1979 年的评价是:“ FW07 是一台神奇的赛车。只要能够完赛,就能赢下比赛。几乎是一夜之间,威廉姆斯成了炙手可热的车队。”
赛车具有夺冠实力 车手却出现小摩擦

1980 年,威廉姆斯在 FW07 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打造了 FW07B 赛车。阿兰-琼斯也在揭幕战阿根廷站以超过 20 秒的优势击败布拉汉姆车队的尼尔森-皮奎特。皮奎特也成为了琼斯接下来最大的挑战,不过琼斯在赛季的最后两站加拿大和美国站均收获胜利,拿到了个人职业生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 F1 车手总冠军。威廉姆斯车队也在最后两站包揽一二,锁定了第一个车队总冠军。

1981 年的车队组合没有发生变化,琼斯继续搭档阿根廷车手卡洛斯-鲁特曼。虽然威廉姆斯又一次赢下了车队总冠军,但是鲁特曼却以一分之差输给了皮奎特,无缘车手总冠军。这个赛季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第二站巴西大奖赛上,鲁特曼一直领先琼斯。由于合同是二号车手,鲁特曼本应将琼斯让过,维修区指示板也一直在提醒阿根廷人。

然而鲁特曼没有这么做,他领跑冲线获得冠军。琼斯赛后非常不满,甚至没有参加颁奖仪式。鲁特曼赛后也被车队罚款,但他直言驾驶 F1 赛车的乐趣就在于赢得比赛。威廉姆斯车队随后也决定在合同上同等对待两位车手,然而琼斯仍然耿耿于怀。收官战拉斯维加斯站之前,鲁特曼手握 49 分,皮奎特则以 48 分紧随其后。排位赛结束,鲁特曼获得杆位,队友琼斯在第二。
车手冠军遗憾滑落 两位车手双双退役

琼斯完全没有帮鲁特曼的意思,因为这是他的最后一场 F1 大奖赛,他已经决定在这个赛季结束后退役。于是,琼斯在发车阶段直接完成超越领先比赛,并且一路带回获得胜利。鲁特曼则状态全无掉到第八,皮奎特最终第五完赛拿到两分,以 50 分反超鲁特曼拿到车手总冠军。威廉姆斯在 1981 年本可以有一个更完美的句号。

琼斯在赛季结束后虽然确实宣布了退役,但是不久之后他又回到了 F1 围场当中,并代表飞箭车队和哈斯车队参加了一些比赛。在无法劝说琼斯留队的情况下,威廉姆斯决定劝说鲁特曼留队。鲁特曼确实留了下来,但是在 1982 赛季进行两站之后,因为马岛战争的政治因素不愿意继续和一支英国车队有任何联系,宣布退役。

1982 年,科科-罗斯伯格加入到了威廉姆斯车队。在前一个赛季一分未拿的芬兰人在威廉姆斯车队的第一个赛季就拿到了车手总冠军,尽管他只赢下了瑞士站一个分站冠军而已。队友的接连变化让威廉姆斯车队最终只能拿到第四。

出于安全因素,国际汽联在 1982 年底明令禁止地面效应再次出现在任何 F1 赛车上,而这对于威廉姆斯的打击不是一星半点。与此同时,威廉姆斯意识到福特-考斯沃斯的自然吸气引擎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威廉姆斯随即选择与本田合作,但本田的 V6 涡轮增压引擎直到 1983 赛季中后段才正式打造完成。
空气动力学和引擎上都受到打击的威廉姆斯车队,在接下来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期继续为您讲述~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想了解的任何关于赛车的事情!如果文章中有任何不明确或者错误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正~